约8980字。
18.汉乐府两首•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写作背景
《上邪》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连用五件不可能有的事为誓,用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叙写五事,或用三言,或用四言,语句跌宕,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典》。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上半部分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下半部分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本诗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昔”同“夕”,晚上。
2.词类活用
冬雷震震,夏雨雪:“雨”在这里用作动词,降下,落下。
3.词义
上邪:天啊。
……
18.汉乐府诗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优化全解
一览众山小
1.整体感知
《上邪》是汉乐府《铙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饮马长城窟行》抒写妇女对丈夫的思念。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联珠等修辞手法,兼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把妇人深切哀婉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2.学法指导
进一步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了解汉乐府诗歌的特点。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理解正话反说的艺术构思和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庖丁巧解牛
1.文题解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