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10字。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动情点的捕捉是创作主体对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深入,是进一步了解自己心灵的一把钥匙。然而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从来都是人类心灵内部不可或缺的组成,创作的过程更多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再丰富细腻的情感也必须在理性的框架内才能得到抒发。同时理性思维本身也应该成为我们写作的一个亮点,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很多优秀的文章就是因为它们能启迪人类的智慧,给人们带来丰富精神家园的无限可能。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呢?首先,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理性就是能从基本事实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一个问题试着分解成几个问题,注意对它们的探寻和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其次,学
会对自己的感知进行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也就是要我们经常地总结自己,把一些具体化的东西抽象化。再有,文章中理性思维的体现更多的是借助文章的结构。一篇理性思维力强的人所写出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且环环相扣的,让人读后能产生一种思维的快感,就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
要点阐释
1.如何理解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提示:“导引”说“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这里的“具体”使用的是它的“特定的”含义。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体,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时他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任何的感知都具有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对这种独特的感受不加以阐明,那么别人是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从具体的感受里找出与它共同的、本质相同的(抽象的)感受。用知识导引中的例子来说明,作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感受是他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当只是映现在他脑子里的时候,这种感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表达出来怎么让人理解呢?于是他进行了适当的概括与进一步的说明,把它转化成了抽象的语言,用“芒刺在背”和“刺透了胸膛”两种本质相同的感受让读者理解了祥林嫂的眼睛带给作者的震撼。因此这种感受就不再是具体的了,而带有了一种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广泛性。
这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好比我们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现象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答案是非富多彩的”,这就是一个由具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