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1道题,约5448个字。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题卷)     命题人:唐顺林
注意:1.本卷分值120分(含卷面5分),完卷时间120分钟;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选择题:(10分)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开学前应该准备好新学期里  的学习用品。
②由于会场群众的反应很好,所以领导决定在今后继续听取群众的  。
③他不断地  大家说:“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低一些,好好把文化提高一下吧。”
A.必须 反映 鼓励  B.必须 反应 勉励
C.必需 反应 激励  D.必需 反映 鼓励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球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象。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发明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水平,正在飞跃前进。
B.我们学校推广普通话的经验,已经通过电视台向全县作了介绍。
C.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D.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5.下面各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纪念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所作的即兴讲演。
B.《四月的维也纳》选自《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冯骥才,我国当代作家。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和学者。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话剧《茶馆》等。《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
D.诗《观沧海》《龟虽寿》都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风骨”指以曹氏父子为首的作家群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
(二)填空题:(2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弘水潭。①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②成了一幅倒致的水墨画。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⑴注音:①嵌[   ] ②谧[   ]
⑵这段文字中有两个别字,改正过来分别是:①[   ]②[   ]
⑶从划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指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答:                                 
7.名句默写:(8分)
 ⑴纵使晴明无雨色,           。(张旭《山中留客》)
⑵《观沧海》中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的名句是:       。
⑶《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出猎的壮观场景的句子是:        。
⑷《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通过新奇的比喻写愁绪之重的名句是:     。
⑸《钱塘湖春行》中借助对莺燕的描写传达早春气象的名句是:        。
⑹庭下       ,       ,盖竹柏影也。
⑺写出古代诗歌中表达“思乡”情怀的两个名句:①      ②     
二、综合阅读:(35分)
(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