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60个字。
成功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自身及他人经验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3.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始终将学术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在德国留学时正值二战,他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中专心研究;在“文革”中,他历经磨难,偷偷翻译篇幅宏大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年逾八旬后,他开始撰写80万字的学术巨著《糖史》,还出版了《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多部著作。
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二、关于勤奋的事例和名言
1.【贾岛苦吟】唐代诗人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送无可上人》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琢磨了3年时间。众所周知的“推敲”的典故,也能够说明他的苦吟。
【曹雪芹落魄写红楼】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晚年饥寒交迫,靠朋友周济和卖画度日。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矢志不移,勤奋地撰写长篇小说《红楼梦》。他写作有一个奇特的办法:在铜笔帽里放着几块小碎墨,把墨泡开,连同毛笔一起插入笔帽里,把书写纸订成本子,跟笔裹在一起,用一块大包袱包着,往腰里一扎,外边罩上长衫,一点露不出来。在家闲坐,出门访友,想写就写。他花了10年心血,增删5次,才完成了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导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用红色笔圈点出自己还不能掌握的生字词,借助课文下注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或其他参考资料掌握其音、形、义。
1.给加点字注音。
浩劫( ) 日晷( ) 言简意赅( ) 膏油( )囊萤映雪( )
蓦然回首( )兀兀( ) 众说纷纭( ) 烦琐( )灯火阑珊( )
二.文学常识积累
1.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
A. 囊萤B. 映雪C. 悬梁D. 刺股
①战国时苏秦()②晋代的孙康()
③晋代的车胤()④汉代的孙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