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0字。

  《劝学》教案
  教学设想
  对于高一文言文教学我认为重在夯实文言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授《劝学》时,我以积累文言知识为先导为基础,以诵读为引导,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对方言的感知力,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论证技巧等。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诵读积累(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拓展运用(能力升华)。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字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加强对学习的认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是:文章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论证技巧等。
  教学方法
  本文采用诵读教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面对浩瀚的知识发出了这样的喟叹。后来他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又论道:“学不可以已”。两人都表现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重视,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的《劝学》吧!
  二、学习目标展示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字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加强对学习的认识。
  三、解题 
  《劝学》中劝是勉励的意思,劝学就是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作者介绍及作品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