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讲课下注释标注于原文中,认识重点字词的字音、意义,体会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讲课下注释标注于原文中,认识重点字词的字音、意义,体会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一、情境导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忠义”的典范,像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下面我们就来看《赵氏孤儿》为我们谱写的一篇义的赞歌。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用八字词语为各段概括标题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展现了他什么品格?
程婴和公孙杵臼
忍辱负重,舍身报恩 ,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三、当堂达标:
1、D (A免--娩B葆--褓C知--智)
2、B(不肖:不才)
3、D(A如果,你B这件事;他C于是、就;却)
4、A(A介词结构后置句BCD皆为省略句)
5、C(A活,使动用法B衣,名词作动词D籍,名词作动词)
四、反思提升
《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作为一个弱小人物,公孙杵臼的视死如归、舍生就义的精神,将中国古代生死观、价值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程婴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仁的作为,则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义的丰碑。
五、拓展延伸
我们平时同学们谈到的哥们义气,同本文中的义有无区别?谈谈你对义的认识。
汉代,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提出要削藩的政治家晁错。(国家之义)
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民族之义)
关羽同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后义释曹操。(兄弟之义、知遇之义)
哥们之义只是一种无知与盲从。
六、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将目标熟记于心。
学生自行回答。
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老师可提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