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87字。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
——《金色花》案例
华富中学 张小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2、       以读代讲,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3、       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的理由与过程的记录:
一、     歌曲《妈妈的吻》导入,让歌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
导入语:这是 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历经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动人,恐怕就是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情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地域的界限,这是人类共同歌咏的永恒主题。
有一个人曾用饱蘸童心之笔,尽情描绘了这种情感,抒写了一首首纯真诗篇,这个人便是泰戈尔。
二、     学生利用预习准备的资料介绍泰戈尔,并让其他学生补充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简单途径。通过老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甄别手头上的资料有用还是无用,怎样概括一个人的生平。最后老师再出示一份泰戈尔的简介。
三、     解读课文。多读少问,以读代讲。
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朗读设计过程中,我安排了三次读全文:
第一次先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希望扫除生字词,初步把握感情基调。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整体感知的过程: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的朗读太平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
学生这样评价朗读,可见,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次是自由朗读,希望他们能把刚才评价过程所理解的情感尽量表达出来。自由朗读看起来有点乱,其实比全班齐读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引入并重点指导文中母子对话的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孩子,什么心情?”
2、“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强调?”
3、“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4、“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告诉了会怎么样?”
5、“孩子在妈妈面前,不回答妈妈的话,这算撒谎吗?还应该带一点什么语气?”
这两句对话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母亲的着急、欣喜、嗔怪交织的情感,一个孩子顽皮、撒娇、自以为得意的姿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母与子之间互相交流着的和谐的爱的旋律,并用朗读表现这种爱。
最后全班配乐朗诵,再次回视、咀嚼这种爱,唤起他们心中对美好情感的享受与追求,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的母亲的爱意。
四、     转入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课文《金色花》是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审判官》就从另一方面展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母与子的情感本来就是交流的、互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