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720个字。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伟人列夫•托尔斯泰。
2.学习文中细致的外貌描写。
3.通过揣摩外貌描写的方法及效果,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丰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精彩的外貌描写及描写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2.夸张手法在外貌描写中的运用与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矛盾统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小试牛刀
(幻灯片显示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照片)
同学们,你能描摹一下眼前这位老人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导入新课
这位老人就是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看看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怎样描摹列夫•托尔斯泰的。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交流收获。
(1)本文以外貌描写为主,那么作者都描摹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部位?(在书中画出相应的语句来)
须发、面部轮廓、眉毛、皮肤、鼻子、眼睛等等。(语句略)
(2)作者笔下的托翁相貌上最大的特征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一下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丑陋、平庸)
(3)相貌中哪方面是作者重点突出刻画的?他的眼睛有什么特征?
眼睛犀利、有威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四、对比揣摩
1. 将本文与其他作家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的片段对比,指出异同点。
片段一:
他的面貌有了确定了的特点,由于这特点,他的面貌永远铭刻于人类记忆中:宽广的额上划着双重的皱痕,浓厚的雪白的眉毛,美丽的长须,令人想起第雄城中的摩西像。苍老的脸容变得温和了;它留疾病,忧苦,与无边的慈爱底痕迹。从他二十岁时底粗暴犷野,塞白斯多堡从军时底呆板严肃起,他有了多少的变化!但清明的眼神仍保有它锐利逼人的光芒,表示无限的坦白,自己什么也不掩藏,什么也不能对他有何隐蔽。(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傅雷译《巨人三传》,461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片段二:“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
片段三:他不会不注意到那张高尔基与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三人合影:前面坐着的是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托翁那部长长的大胡子几乎已经完全变白,但深陷的双眼还是那么炯炯有神。带夹鼻眼镜的契诃夫的那双眼睛,则永远显示着他是医生出身,冷静而安详,那一口剪裁得比较整齐的小黑胡子,表示着他是这个“家庭”里的中间一代。年轻的高尔基立在他们身后,浓密的眉毛和短短的髭须把那张瘦削的面孔衬托得更加严峻。三个人都凝视着前方,好像在说明这三位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现在都在注视着俄罗斯和人类的未来。(《孙犁传》)
讨论后明确:
相同点:都写到了托翁的眼睛。
不同点:详略不尽相同。本文描摹更细致些。
2.通过对比,你是否领悟了茨威格刻画托尔斯泰时独特的手法呢?
讨论后明确:
(1)大量的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抓住其主要特征。
(2)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