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字。
包头五中2005年会考备考社科文部分练习题
一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节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
1.以下不属于我国古典小说特点的一项是 A
A.只追求想象虚构,非常讲求文采。
B.重视写情节,往往偏重通过人物外部的表现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C.注重塑造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D.创作者立足现实,大胆想象,深受人们的欢迎。
2.对原文第二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文人作家通过参与、加工民间创作,使中国小说呈现了重情节的特点。
B.重视写情节与重视写人物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
C.文人创作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D.外国小说常常是静止的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
3.对“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史传文学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在文人的参与下发展成小说。
B.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它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并不断发展。
C.中国小说人物描写的技巧来源于民间文学,并通过史传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D.先有《左传》、《史记》等史传文学,后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古典小说。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A.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就不再有让人惊奇的故事情节了。
B.民间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无可取之处。
C.从《水浒传》到《儒林外史》,再到《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一步步迈向高峰。 D.《西游记》中唐僧遇到的所有魔怪、各种磨难,有的存在于现实中,有的则不存在。
二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