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0840字。

  福建省漳州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3)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5)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6)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        逾:翻越
  B.会竖刁等为内乱               会:恰巧
  C.重耳谢不敢当                   谢:感谢
  D.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阴:暗中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流亡时得到帮助的一项是(3分)(    )
  ①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         ②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
  ③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         ④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⑤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   ⑥为内应甚众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晋文公重耳先后两次遭到父亲晋献公和弟弟晋惠公的追杀,只得逃往他国。
  B.齐桓公死后,因齐国内忧外患,重耳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着离开齐国。
  C.楚成王厚待重耳,可重耳却以“避王三舍”回答楚成王的询问,楚成王非常失望。
  D.在外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当了晋王,得到多数晋人拥护。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3 分)
  译:                                                               
  (2)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