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00字。
包头五中2005年会考备考散文部分练习题
一
(1)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2)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3)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5)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6)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一椽破屋”的所见所感,而将一些名胜一笔带过?对此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名胜不能体现故都之秋的特点,没有秋味。
B.对名胜的感受不是很深,或是作者不太喜欢名胜的缘故。
C.作者想深入体验、品味故都的秋味。这样能更好地渲染清幽、萧索的秋天的氛围。
D.这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故都之浓浓秋意。
2、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选择正确的一项( B )
A.(1)/(2) (3) (4) (5) (6) B.(1)(2) /(3) (4) (5) (6)
C.(1)(2) (3) /(4) (5) (6) D.(1)(2) (3) (4) /(5) (6)
二
如果把这段话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呢?
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 )决不妥协的,也许这就是有些人觉得他不易接近的缘故吧。据我看来,“横眉冷对”是鲁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争的精神实质,是他的思想立场的概括。就战斗风格而言,( )自有其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讽刺显示他进攻的威力,而幽默( )闪烁着反击的智慧。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鲁迅先生的后期杂文,几乎都是讽刺文学的典范,他的谈话,( )往往表现了同样的风格。
1、四个小括号( )内,分别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D )
A.又、也、又、也 B.也、又、也、又
C.也、也、又、又 D.也、又、又、也
2、“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指的是( B )
A.鲁迅先生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
B.鲁迅先生对问题能居高临下,对社会批判能入木三分。
C.鲁迅先生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
D.鲁迅先生后期的杂文,几乎都是讽刺文学的典范。
三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吧),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它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 )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是混蛋。不过( )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 )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 )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