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字。
《我为什么活着》说 课 教 案
                     福州琅岐中学  林 静
   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6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优秀的说理性散文,是情与理交融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课文中的情趣和理趣,鉴赏散文的含蓄美,品味其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鉴赏散文的情与理,要建立在对每一篇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基础上,否则,鉴赏情与理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所依傍。因而,应注重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而在一篇说理性散文中,作者往往要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但这种表达、阐述或议论是作者使用一定的文学技巧、通过文学性的语言而呈现出来的,因此,在学习过程,要注重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
基于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应具备的语文素养的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实践应用、审美探究的空间。并结合我校课改研究总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提高学生主学习能力”,首先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l、运用前面学过的鉴赏说理性散文的—些技巧来品析本文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特点,进一步提高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
3、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个体意识较强的状况,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采用了探究讨论式教学法,以“三线”(即教线、学线、问题线)“三环节”为一体。这一教学方法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在祖海的《为了谁》音乐伴奏下,引出“你是谁,为了谁”的问题。我的导入语言是这样的:“你是谁,为了谁”,换个角度讲就是“我是谁,为什么活着,我从哪里来 ,又将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是人类对自身的永恒的追问,也是人生的几大哲学命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这样进入了第一个环节学习。
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为什么活着”。学生的答案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可不做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赏读课文,感受思想文化巨人罗素的生存观。从而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究 ——
  在这一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第一赏读《我为什么活着》文本。本环节又从三个步骤进行教与学:
1、通过配乐朗诵,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作者崇高的理想及伟大的人格。
2、 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鉴赏文章精巧别致的构思,并理解作者一生的三种追求间的内在联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