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60字。
2015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4年9月号第6辑
整理 fcs2002
1.厦大“诱奸门”能否催生高校性侵防范机制
2.更需读懂八成网友对高考公平的内心期待
3.枯死的大树是城市在“拔苗助长”
4.被夸大的“未富先懒”与真实的机会焦虑
5.谈公务员收入不能总盯着明处
6.“被巡视组长”号码是假的诉求是真的
7.比雕像更需拆除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8.别让“退票成本归谁管”成悬疑大片
9.“搭讪测试”只关提醒无关成绩
10.军训服“开裆”,教育管理“掉档”
11.“理发招标”是一场花钱“合法化”的游戏
12.对“网络问诊”不该一刀切禁止
13.换位思考能让“让座风波”定分止争?
14.“新式”作业累坏家长的怪事本不该发生
15.“不知情”的记者证是张利益互动的标签
16.老师没收到节日礼物骂学生,别拿师德说事
17.首查行政垄断意义重大
正文
1.厦大“诱奸门”能否催生高校性侵防范机制
王垚烽
据《法制日报》报道,由256位来自国内外高校教师、学者和学生参与联署的两封公开信,分别被寄给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呼吁彻查厦大性骚扰事件,建议教育部以此事为契机,制定出台《高等教育学校性骚扰防治管理办法》,同时建议厦大率先建立高校性骚扰防范机制。(9月10日《京华时报》)
教师节当天读到这样的新闻,叫人心里怪不是滋味。厦大“诱奸门”作为本年度最受瞩目的高校丑闻之一,从引爆到如今已过去近3个月了,然而回头梳理这段时间以来的事件走向,一方面,外围的意见碰撞日趋激烈,一会儿122名历史系学生联名力挺导师,一会儿又是256名学者上书教育部长,好不热闹;但另一方面,作为核心当事方的吴春明以及厦门大学,对此却始终三缄其口,相关调查结果也是至今未公布。这不仅导致各种流言满天飞,而且也在客观上偏袒了性侵行为,起到了很坏的负面激励作用。
事实上,厦大“诱奸门”并非个案,类似高校性侵事件这些年呈增多态势,这其中有导师性侵女生的,也有院长潜规则老师的,既对被侵害对象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败坏了大学教师的整体声誉,以至于“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等民谚风行一时。遗憾的是,对于这些严重有悖师德的行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而极力遮掩。厦大的态度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这3个月的等待无疑告诉外界:期待厦大方面自己清理门户已不可能,这或许也是为何此次上书者选择将公开信一并寄给教育部长的原因。
就个案来说,这种寄希望于更高层权力的介入来打破小圈子庇护的尝试,不乏是一种可行的思路,此前也有成功的先例。但鉴于目前高校性骚扰问题的普遍性,更保险、更周全的做法显然还是从制度入手,建立相关的防范机制。
所幸根据报道,此番公开信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通过参考各国和港台地区高校与学术单位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草拟了相关政策与制度建议文本。尽管我们不清楚文本中具体讲了些什么,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抵应包括对性骚扰的定义、判定标准,以及对性骚扰行为的举报、调查、纠正、处罚等一整套防范和保护机制。
以香港为例,目前8所院校均设有防止性骚扰的政策及相关投诉机制,对于投诉成立的性骚扰个案,若涉及院校的教职员,惩处包括书面警告或谴责、停职及终止雇用等。如果事件涉及刑事成分,更会转交警方跟进调查,而院校将全力配合相关调查工作,不容许管理人员试图绕过有关政策和机制,阻止当事人履行应有权利提出投诉,否则可被视为滥用职权及违反校内职员守则而遭受纪律处分……这些做法在内地高校能否行得通,相关防范话题是不是应该来一场全民大讨论,相比于厦大“诱奸门”这一个案本身,上述问题或许更应该引起教育部的关注并得到及时的回应
2.更需读懂八成网友对高考公平的内心期待
张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就刚出台的络调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专家认为,高考这样的大规模考试应该遵循简单易行、科学高效的原则;而且全国统一命题也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前提和基本措施。(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表面上看,恢复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的旧有做法,的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简单方式。因为统一试卷下反映出来的录取分数,既可以客观展现各省学生的实力水平,又可以在比较中看到不同省份之间的录取分数差距。而这些直观的数据,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