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教案约13170字。
语文组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 教学年级 高 中 年上 期
科目 语文 课题 望海潮 教学班级 高 中 级 班
三
维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过程
与
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 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及要点:
一、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及写景特点;
2.品读诗歌,学习铺叙、点染的手法;
3.通过分析,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导入:
有一首词,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 即兴题诗称: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这首词就是《望海潮》。
三、通过背诵,点拨朗读技巧,整体把握词意、情感。
1.已有同学能背诵,即找同学背诵。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相传此词为求见孙何而作。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交,孙官居两浙转运史,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见孙何而无由,乃作《望海潮》词,丐歌妓在宴会上献唱以达孙何,孙何即日迎柳永与宴。
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