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6840字。
武昌区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部分学校九年级期中联合测试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思义(yì) 慨(gài)叹 秀颀(xīn) 婷婷(tíng)玉立
B.悲天悯(mǐn)人 驰骋(chěng) 沉湎(miǎn) 眼花缭(liáo)乱
C.钟灵毓(yù)秀 膂(lǚ)力 虬(qiú)枝 坦荡如砥(dǐ)
D.望眼欲穿(chuān) 敷(fū)演 蹂躏(lìn) 如释(shì)重负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天下_______之人,一定会热爱呼伦贝尔的壮阔;天下________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奔马;天下______之人,一定会喜欢呼伦贝尔的清新;而天下喜好吟唱之人,一定会后悔自己没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A.恬淡 坦诚 勇敢 B.勇敢 恬淡 坦诚
C.勇敢 坦诚 恬淡 D.坦诚 勇敢 恬淡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到2020年,武汉市主城区内的自行车廊道、通道、休闲道总长度将达850公里。
B.周新武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报告人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周新武不念机关念基层,为群众干实事,为群众造福,为人民鞠躬尽瘁。
C.武汉市新建的第一个城市慢生活走廊—老汉口绿化广场将于10月底开放,它将为武汉市民体验都市慢生活提供有利条件。
D.华人作曲家周龙将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改编成歌剧,一举夺得“普利策”音乐创作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得此奖项。
4.下面语句还原到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A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B 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 C 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 D 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