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00字)
2005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详细解析及2006年复习备考建议
万少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奇数 通缉 豆萁 放荡不羁 掎角之势
B.商榷 雀跃 宫阙 声名鹊起 生性怯懦
C.茁壮 琢磨 浑浊 着手成春 擢发难数
D.谚语 笑靥 砚台 狼吞虎咽 雁过拔毛
详解:
本题考查语音的识记与辨识能力。A..豆萁,读qí;掎角之势,读jǐ,其余读jī。B.“生性怯懦”,读qiè,其余què。C.都读zhuó。D.“笑靥”,读yè,其余yàn 。答案:C。
备考建议:
语音题的考察重点是多音多义字和形似字。本题根据广东地区的普通话与广东话易混点而设计,对广东人来说,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ie”与“uè”等等难度很大,必须在平时花大气力进行积累、比较,不断矫正易错的发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镇 辩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帐篷 金刚钻 计日程功 夸夸其谈
C.翱翔 烟幕弹 唇枪舌箭 前倨后恭
D.沉缅 暴发户 甘拜下风 举棋不定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与辨识能力。A.“辩证法”应为“辩证法”,这是形同音同而误。“辨证”是“辨明是非,改正错误”的意思,“辩”有“辩论”之意。“循私舞弊”应为“徇私舞弊”,这是音同义近而误。“徇”是“曲从”之意,“徇私”就是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而“循”是“遵守”、“沿袭”等意思。C.“唇枪舌箭”应为“唇枪舌剑”,这是音同而误。“枪”、“剑”在这里形容言辞的锋利,而“箭”作比喻意的时候,常作“快速”之意。D.“沉湎”应为“沉湎”,这是音同形近而误。“沉湎”有“沉溺”之意,而“缅”为“遥远”的意思,如“缅怀”、“缅想”等。答案:B。
备考建议:
平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音义近似字的分类辨识与与比较记忆,解题时要调动有关知识,全面思考,认真分析,同音辨字,据音辨形,以义为纲,据义辨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富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
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详解:
本题考查熟语(成语)的运用能力。A.莘莘学子:众多学子,与语境完全相符。B.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所以错了。C.“毕其功于一役”:把本来要分期分批做的事一下子就做完。这个熟语常用在具有否定或批评、指责意味的语境对象中,如: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也用于有期盼、想望意味的语境对象中,如:深圳队如果打败辽宁队,会毕其功于一役,提前三轮夺冠。他不能用在既成事实或既定的条件的语境和对象中,像C项。D.释怀:某种情感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中“难以”改为“不能”就对了。答案:A。
备考建议:
高考熟语(成语)的错误项设置主要是张冠李戴、褒贬弄错、望文生意、异错语境、自相矛盾等项,解题时就看熟语(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句中是否犯上述毛病,前提是熟悉这个熟语(成语)的本来意和比喻意、引申意。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
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
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A.“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180”是只限定“医院”,还是各自包括了后面三个单位,还是三个单位总共“180”家?这属于修辞语与被修饰的并列词语之间因限定不明确而造成语意不明的错误,如果说成“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B.语序不当。“如此独特”不应该放在“生态环境”的前面。D.二个错误,一是话题转换,随意省略主语,在“既”的前面应加上“这种小刀”,如不加主语就是“蒙古族同胞”了。第二个错误“肉烧热了”不是“既可以”包括的对象,应删除,或者把他放到“作”的后面,改成“又可以用他作肉烧熟了的餐具”。答案:C。
备考建议:
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题时要逐项阅读,先提主干,再找枝叶,然后分析语意,正确判断。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
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芋的肢体……幻觉的、写实
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
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容液成为—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像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④②①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④②①
详解:
这是一道连贯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鼎及其图案的制作过程,应该先有配方,再制作过程,然后形成崭新的图案,最后总结。逻辑顺序中含有时间顺序。答案:D。
备考建议:
句子的组合一般有四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逻辑顺序。解这类题应该统观全局,找准关键句(如总领句,总结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或什么方面来阐述或发挥中心句的,再按内在逻辑联系加以梳理。连贯题还可以判断的题型出现,一般从话题是否统一、情景是否协调、语句是否贯畅、句式是否一致等方面加以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
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
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
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
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