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0字。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诗中的情感
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把握意象意境。
2、赏析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课前预习】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 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 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
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课堂探究】
一、诵读《越中览古》
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Z+xx+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二、诵读《一剪梅》
1、齐读这首词,思考: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2、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4、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思考: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
【延伸阅读】 怀古咏史诗
(一) 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咏史诗 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乌衣巷》、《石头城》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
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