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教案约2340字。
顾炎武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知录〉三则〉》,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浙东学术》,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学问”、提倡“切于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
3、让学术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吸收本单元课文阐述的治学方法和表现出的论辩艺术,作一些社会调查或问题探究,切实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校训“经世致用”,一是体现了中南大学的文化传承,有湖湘特色,并与孙中山先生早年为湘雅的题词“学成致用”一脉相承。二是有利于引导中南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
二、简介本单元内容及作者
本单元涉及的是清代学术,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而“相关读物”则是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成的大型学术札记,全书一千多条,最长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个字。节选的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阐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体现了顾炎武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精神。
顾炎武,明末清初人,力主反清复明,拒绝出仕,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清醒地认识到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身体力行,注重调查实际,不为空言,以天下为己任,力主治学要经世致用(其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
《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两文的共同点是“经世致用”。
三、研习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讨论:
(1)、本则观点是什么?(文须有益于天下)
(2)、“文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原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