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0240字。

  黄冈中学2014年秋季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愤懑(mǎn)     隽永(juàn)    仆倒(pū)       剑拔弩张(nú)
  B.蜕变 (tuì)      侈谈(chǐ)     镣铐(liáo)     义愤填膺(yīng)
  C.说服 (shuō)     弱冠(guàn)    寰宇(huán)     人才济济(jǐ)   
  D.戕害(qiāng)   碑帖(tiě)     恓惶(xī)       繁文缛节(rù)
  答案.C (懑mèn,弩nǔ,镣liào,帖t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轧账    惺忪    恶耗    婆娑起舞
  B.商榷    孱弱    弭谤    坚忍不拔
  C.敕造    作揖    懵懂    笑魇如花
  D.飘缈    秉性    衷肠    残羹冷炙
  答案.B(噩耗,笑靥如花,飘渺/缥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今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  
  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据说,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这一角色就是以我们黄冈
  地区的王近山将军为        创作而成的。
  ③一个人要想很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是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如果他完全脱离社
  会,不但不能取得成功,         会走向失败。
  A.遏制  原型    反而          B.遏止   原型     而且
  C.遏止  原形    而且          D.遏制   原形     反而
  答案:A(“遏制”的“制”是指控制住,而“遏止”的“止”强调使停止,治理环境恶化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只能“遏制”;“原型”特指叙事类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而且”表递进关系,“反而”表示与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0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
  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B.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成员在武汉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武汉各高校学生的热
  烈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和去年参加亚锦赛的中国男篮不同,今年出现在亚运会上的已是一支“大换血”的中
  国男篮。如果说去年失利是因为倚重老将,这次失利则是为年轻队员的成长买教训。
  D.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答案:C ( A项“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B项将“给予”改为“得到”;D项将分句位置不当,将“改革开放以来”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的戏剧为我们展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
  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的艺术创作高峰。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辑录。《离骚》为《楚
  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C.雨果在创作上主张“美丑对照原则”,《炮兽》不仅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对照法,几个场景之中也充满了抑扬的对比和动静的结合,显示出了浪漫主义瑰丽的艺术效果。
  D.《红楼梦》中薛宝钗“毒设相思局”,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
  姐,最后借刀杀人。这两个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答案.D(将“薛宝钗”改为“王熙凤”)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和位育”伦理观所蕴涵的“时中”“权变”原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