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7070字。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辰溪一中2014级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语文试题
命题:高一语文组 田小成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2分)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A.激亢(kànɡ) 创伤(chuānɡ) 莅临(lì) 搽粉(chá) 长歌当哭(dànɡ)
B.祷告(dǎo) 停泊(pō) 弄堂(lònɡ) 浸渍(zì) 力能扛鼎(kánɡ)
C.明媚(mèi) 颓圮(pǐ) 菲薄(fēi) 皮辊(ɡǔn) 婆娑起舞(shā)
D.凝重(nínɡ) 蹒跚(pán) 作揖(yī) 峥嵘(zhēnɡ) 绿草如茵(yīnɡ)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书写准确,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里阳光明楣,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B.听见小狗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会招来抄“四旧”的红卫兵。
C.刘和珍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不顺的。
D.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记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持人话音刚落,便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目光有神,西装革履的年青人。
B.2014年11月2日,中国探月飞行实验器返回器在内蒙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C.今天去舅舅家做客,我特地挑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我可爱的小表妹。
D.新城的开发进入高潮,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广的马路四通八达。
4.辰溪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大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战生英风,五溪流水凝碧血”,最恰当的下联是( )
A.万代颂英烈,九岭白云寄丹心 B.一生留正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C.千秋留浩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D.千秋留浩气,九岭白云寄丹心
二、读本问题。读下段文字,回答5——7题。(每题2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①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②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5.“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指的是哪件事?
A.刘和珍等学生自治会成员领导学潮,与杨荫榆校长坚决斗争。
B.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刘和珍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C.刘和珍等爱国学生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D.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对文中加点的四个字,在句意关系的理解上,正确的一项是( )
A.“虽①”与后面加点的“则”照应,构成假设关系;“虽②”与后面加点的“而”照应,构成转折关系。
B.“虽①”与后面加点的“而”照应,构成转折关系;“虽②”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照应的关联词。
C.“虽①”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相照应的关联词;“虽②”与后面加点的“而”相照应,构成转折关系。
D.“虽①”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相照应的关联词;“虽②”与后面加点的“而”相照应,构成假设关系。
7.“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