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张,高三诗歌鉴赏起始课,介绍了诗歌的基本内容、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适合高三一轮复习使用。讲练结合,实用。导学案约5470字。
诗歌鉴赏起始课导学案
(hrw1818)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诗词曲的基础知识
2、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方法、角度。
二、知识链接
(一)诗歌知识储备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两种。
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两句组成一联,每联有专门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一作腹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绝句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定。但绝句对仗比律诗灵活自由,甚至可通篇不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分三类:小令:58字以内: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调:59至91字,长调(92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至少两曲,但只有一个曲调。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明确诗歌复习三大问题:
1、是考什么, 2、是怎么考, 3、是怎么复习。
1、考什么?
最新的《考试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怎么考?
3、怎么复习?
(1)、读得懂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标准:
a、写了什么? 是景物、人物还是事件
b、表达了什么?
寓意是什么、用意何在、目的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价值观、人生态度)、表达出什么样的心境。
c、怎么写的?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2)、怎样才能读得懂呢?
要读得懂一首诗,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诗歌知识储备,熟悉诗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