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9620个字。
实验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次学情调查2014.11.14
班级姓名学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发;青春如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xù的春风,令人qiè意。不必嗤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zhù cáng在内心深处最美的记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封信,就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B.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C.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
D.温泉寺的峭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无数中国观众的捶胸顿足中,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双双获得仁川亚运冠军。
B.节日的东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
①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福兮祸之所伏。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④焚膏油以继晷,___________ ______。
⑤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名著阅读。(6分)
⑴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插图,回答问题。(4分)
①说说左图相关的故事情节。(2分)
②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请简要说说与右图相关的故事情节的讽刺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下列对《格列佛游记》内容的理解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格列佛经历的四次航海生活:乘“羚羊号”到了小人国,乘“冒险号”到了大人国,乘“好望号”到了飞岛国,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去了慧骃国。
B. 格列佛见识了各国风情:在小人国他曾一口气吃了二十车的肉,喝了十车的酒;大人国吃的面包都是几何形状的;在慧骃国他却差点在一大碗乳酪中淹死。
C. 慧骃国的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耶胡”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慧骃马两类,“耶胡”代表了人类的贪欲和败坏,而慧骃马则生活在原始的善良社会。
D. 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鲁滨逊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的话,那么,斯威夫特却通过笔下的格列佛完全否定了笛福通过主人公的形象所肯定的英国现存文明。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九年级某班围绕“气象物候”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关注诗词中的物候】(3分)
涵秋同学搜集到两句描写“八月”的诗句,请你说说这两句诗中蕴含怎样的“气象物候”现象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①八月吴中风露秋,子鹅可炙酒新篘。(陆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②天山八月霜枯草,阳谷三更日浴波。(陆游《道室杂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活动二:关注生活中的物候】(2分)
不少同学发现动物的行动异常与天气变化有关。你能再补写一则这样的谚语吗?
示例一: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示例二:雨中知了(蝉)叫,报告晴天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活动三:关注科技中的物候】(3分)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主要发展目标是卫星姿态稳定方式为三轴稳定,提高观测的时间分辨率和区域机动探测能力;提高扫描成像仪性能,以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发展大气垂直探测和微波探测,解决高轨三维遥感;发展极紫外和X射线太阳观测,加强空间天气监测预警。
⑴看到这则材料,小聪同学认为有关物候知识的民谚、俗语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你和他有不同观点,请试着说服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