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210字。

  福鼎六中2014-2015高二年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20 分钟)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l)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2)            ,暴霜露,斩荆棘,              。
  (3)          ,邯郸为郡,              。
  (4)齐人勿附于秦,               ,               。
  (5)               ,                ,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苏辙《六国论》,回答后面的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五倍之地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不免于灭亡
  C.子孙视之不甚惜                        秦之有韩、魏
  D.赵尝五战于秦                       燕、赵拒之于前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是(   )
  A窃怪天下诸侯      B发愤西向     
  C 辇来于秦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秦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
  B .  “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君王的传记。
  C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中的“出身”是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的意思
  D  本文苏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这种明辨六国是非曲直的见解,显然有超越前人之处。
  4.结合苏洵和苏辙两兄弟的《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 分)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