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8320字。

  2015届江西省赣中南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卷   14/12/19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A、B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应写好姓名、考号等,填写选择题时应使用2B铅笔,其他题目使用0.5签字笔;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
  3.考试结束时一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A卷
  一、(9分)
  结束“占中”是人心所向
  ①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决不会放任非法活 动,更不会听凭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侵害整体利 益。日前,针对持续两个多月之久、造成严重后 果的“占领中环”违法行动,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 依据高等法院禁制令和有关法律规定,开展清路 清场行动,恢复路面交通和社会秩序,得到香港 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普遍理解和支持。中央充分 肯定并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处置违 法行为,维护法治和秩序。 “占中”实为香港一大祸害:导致沿途商户关 门,交通干道阻塞;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破坏香 港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干扰政府运作,造成社会 撕裂和分化。事实已经充分表明,违法行动旷日 持久,已严重损害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 民主发展和法治根基。
  ② “是可忍,孰不可忍”。少数人的违法行为, 给整个香港社会带来了创痛。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市民才会自发参与反“占中”行动,呼吁警方 清场、依法处置的呼声才会日益高涨、响彻香 江。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显示,逾八成受访市民要 求停止“占领”行为,有近七成受访者赞成立即清 场。“占中”违法行动不得人心,恢复秩序、维护 法治,已经成为香港社会最为普遍的共识。特区 政府和警方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正是大势所 趋、人心所向。
  ③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法治是香港社会的 核心价值,也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基。“占中”打 着“爱与和平”的幌子,干的却是破坏秩序、妨碍 百业、危害民生、煽动对抗的祸港害港之事,其 实质就是以非法手段追求违反基本法的政治目 的。如果任其迁延日久、为害日深,势必毁蚀香 港发展根基,香港几代人努力换来的成果将毁于 一旦,香港的国际形象将会严重受损,香港的良 好营商环境和国际竞争力也将不复存在。 环顾全球,任何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都不 会坐视非法活动长期存在。
  ④依法清场、结束“占 中”,有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明确依据,是顺应民 意的正义之举,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必然要 求,是维护700万香港市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两个多月来,面对“占中”,特区政府和警方 一直采取最大的克制和忍让态度,释放了文明理 性的正能量。然而,“占中”违法行动的策划者、 组织者和指挥者,罔顾香港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对社会乱象和民众困苦漠不关心,刻意煽动集会 人员,一再冲击和挑衅,不断将违法行动升级。 他们的所作所为,屡屡践踏法治底线,必须受到 法律制裁。 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历了“占中”的阴霾,人们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更加珍视团结的价值。 让我们凝聚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发扬理性务实精 神,遵循法治轨道,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 善、民主进步与社会和谐。我们相信,拭去尘埃 的东方之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节选自《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3日 04 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此次“占中”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包括(3分)
  A、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影响路面交通、秩序,对国民整体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是一种非法行为。
  B、 罔顾了香港的社会利益, 对社会乱象和民众困苦漠不关心,刻意煽动集会 人员屡次进行冲击和挑衅,不断将违法行动升级,屡屡践踏了法律的底线。
  C、 造成沿途商户关门,交通干道阻塞;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破坏香 港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干扰政府正常工作运行。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宪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体系, 造成社会撕裂和分化。违法行动旷日 持久,严重损害了民主发展和法治根基。
  2.下列对结束“占中”行为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我们生活在文明法治的社会。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决不会放任非法活动,更不会听凭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侵害整体利益。
  B、“占中”违法行动不得人心,恢复秩序、维护 法治,已经成为香港社会最为普遍的共识。特区 政府和警方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C、特区政府的忍让积蓄了正能量。 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有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明确依据,是顺应民意的正义之举,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必然要 求。
  D、环顾全球,任何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都不会坐视非法活动长期存在。占中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香港的整体形象。
  3.根据全文分析,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3分)
  A、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显示,逾八成受访市民要 求停止“占领”行为,有近七成受访者赞成立即清 场。这侧面说明了停止占中成为了普遍共识。
  B、人间正道是沧桑。人 们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更加珍视团结的价值是因为人们经历过“占中”。
  C、要想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改善,就需要公民发扬理性务实精 神,遵循法治轨道。
  D、在全球,任何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都不会坐视违法犯罪活动长期存在。
  二、古诗词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宰相九龄弟九皋之后。父咸,举进士、贤良两科。浚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张邦昌僭立,逃入太学中。闻高宗即位,驰赴南京,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驾幸东南,后军统制韩世忠所部逼逐谏臣坠水死,浚奏夺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