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9930字。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综析】
  一、总体评价
  这份高三语文试卷,分为两部分,必考部分160分,附加题40分。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侧重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压缩语段,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大部分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压缩语段的能力。
  7.作文: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贴近社会现实,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皲裂/皴裂        夹杂/夹肢窝        劈叉/如丧考妣
  B.编辑/舟楫        漏网/露马脚        颙望/喁喁私语
  C.亲昵/拘泥        捣药/倒胃口        哽咽/因噎废食
  D.讥诮/料峭        眼睑/杀手锏        漩涡/故弄玄虚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jūn/cūn  jiā/gā  pǐ/bǐ  B:jí lòu  yóng/yú  C:nì  dǎo  yè/yē  D:qiào  jiǎn  xuán
  【思路点拨】如何掌握多音字的读音:①从多音字的词性方面来判断读音。有些多音字很难读准,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性方面来辨别读音;②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来判断读音。有些多音字,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其读音,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加以辨别;③把多音字放在一个统一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辨别。即不管该字有几个读音,都尽可能放在一个统一的语言环境中来区别。这种练习方法能增加趣味性,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同时能提高记忆效果,一字多音出现在一句话中,前后形成鲜明对照,学习者容易记住;④必须克服“随俗”现象的影响。“随俗”现象是随顺习俗说话做事的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现象,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有些人读不准字音不去查字典,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别人怎样读,自己就跟着学,结果是以讹传讹,一错再错。事实证明,有些多音字是长期以来被“随俗”错读的,有的多音字声母被读错;⑤必须勤查字典、词典,经常做正音练习。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很难掌握,我们必须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坚持正音训练,才能记住一些特殊字音。
  【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箴言   报歉   闭门羹   钟灵毓秀   春意阑珊
  B.慰藉   轩轾   摇征辔   沧海一粟   察颜观色
  C.福祉   梗概   天然气   水泄不通   备尝艰辛
  D.震撼   辐射   挖墙脚   厚积薄发   异曲同功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抱歉 B.察言观色  D.异曲同工
  【思路点拨】对形近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题文】D0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不良因素的“灰色污染”是导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因此,让孩子远离“灰色污染”,家长、社会责无旁贷。
  B.“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ios7,对原有操作方式进行了全面更新,这预示着“苹果”将改头换面,真正告别乔布斯时代的风格。
  C.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D.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语词汇的过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