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有29张。有教学设计,约6110个字。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典故故事、说读书名言、好书推介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交际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悉心倾听对别人的交际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
  【活动时间】1周
  【课前准备】
  分成3个小组开展活动:第一组:搜集典故故事;第二组:搜集读书名言;第一组:读好书,推介好书。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版块:有关读书的典故(说典故)
  1、你知道下面典故与谁有关吗?
  ①头悬梁、锥刺股→→→→→孙敬、苏秦
  学生上台讲析:
  悬梁刺股:发音:xuán liáng cì gǔ。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②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学生上台讲析:
  A. 车胤囊萤: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B. 孙康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③凿壁偷光→→→→→匡衡
  学生上台讲析:
  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