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50字。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杜牧诗三首 课型 鉴赏课
  教学
  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充分理解杜牧诗歌的艺术特点。
  2. 领悟杜牧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把握杜牧诗“雄姿英发、俊爽疏朗”风格特点。
  4. 背诵四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揣摩牧诗诗歌的语言特征,基本读懂诗歌和诗歌的鉴赏技巧。
  (二)过程方法目标: 
  以杜牧诗三首为例,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1. 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 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通过感知杜牧诗的意境和风貌。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重点
  难点 重点:把握杜牧诗歌“雄姿英发、俊爽疏朗”的特点,品味诗歌意境,学习和理解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
  难点:如何理解杜牧的诗境。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入江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人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献诗启》)。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杜牧诗在文学思想方面主张文章须有充实的内容,反对追求形式的文风。他说:“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答张充书》)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最擅长抒情写景的绝句,词句淡雅,意境深远,为后人传诵。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