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90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启发、讨论、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探究苏轼二游赤壁的情感变化;领会作者面对困境,实现精神突围的人生态度。
布置预习:1、给生字注音,熟读课文; 2、积累词义,理解文句,试
译全文;3、领悟苏轼二游赤壁的情感变化,领会苏轼面对困境,实现精神突围的人生态度。
一、 了解作者思想和相关背景:
(1)苏轼一生思想复杂矛盾,儒、道、佛影响了他的一生。儒家思想使他有比较现实的态度,因而他的一生积极进取,有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但由于政治上不断受到排挤打击,所以道家和佛家思想便成为他解脱政治苦闷的工具。晚年诗文中那份超然乐观、旷达洒脱,源自儒道佛三种文化在苏轼心中的碰撞和杂糅所获得的超越。
那么,《后赤壁赋》是如何写成的呢?
(2)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东坡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黄州是长江中游险要地势,武汉三镇即在它的西面,我国不少英雄人物在这里展开过军事上、政治上的斗争。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人物的激发下,他写下了一些著名的散文和词篇,如前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元丰五年(1082)的秋冬,苏轼两次游黄州赤鼻矶,写下了这些散文、词篇。本文是苏轼第二次游赤壁时所写,距初游赤壁时间只相差三个月,但景色不同,心情也随之不同。
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物和内容,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二、诵读感知:1、录音朗读; 2、学生朗读。
三、探究问题:
1、苏轼二游赤壁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找出文中表示情感的词语加以体会。
2、苏轼面对困境,怎样实现精神突围?
(1)阅读第一段:
1、从直接表示苏轼情感的词语,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