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50字。

  第10课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文本助读】
  一、作者名片
  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是一部记录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二、内容链接
  整部《白鹿原》充满着史诗品格。它着墨于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以白鹿原为近现代历史更替嬗变的舞台,以白、鹿两家三代人各自的命运发展和相互间的人生纠葛作为主线,细腻地反映出白、鹿两大家族及周围各色人等祖辈三代人的恩怨纷争、灵肉交缠。借助这个颇具史诗意蕴的故事,小说深刻地审视了凝结在上个世纪前五十年关中农民身上的民族的生存追求和文化精神,且演绎了“一个民族的秘史”。
  《家族的学堂》节选自小说《白鹿原》第五章。节选之前的内容写了李寡妇地卖两家,引起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二人为了挣个面子,决定见官进行解决。鹿泰恒怕鹿家输给白家,从此不好抬头,便默许了儿子的做法。后来还是朱先生出面,一纸劝解信,了结了官司,白、鹿二人在冷先生的调解下,不仅没要李寡妇的地,而且还周济了她一些粮食和银元。这事传开影响很大,白鹿村被滋水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并亲自送到了村上。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修葺祖祠、兴建学堂、教育后人,为的是“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永久流传。
  小说的第六章,改朝换代开始了,白鹿原传统的宗法制度面临着种种考验。原来比较单一的群体也逐渐分化为三种势力:国民党、共产党、土匪。
  年轻人也渐渐长大了,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鹿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人物长廊
  1.白嘉轩
  白嘉轩是《白鹿原》的主角。书从白嘉轩娶妻继承族长写起,一直到生儿育女、子女成人直至老去,可以说是叙述了其大半生的故事,同时作为白鹿原的族长,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他的参与,修祠堂、办私学、立乡约需要他的主持,黑娃能否入祠堂需要他的首肯,大兵征苛税要找他,率领民众抗税他得出头,这种特殊的地位为展示他的性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白嘉轩是一个个性非常复杂的人。他既有仁义的表率风范,又有果敢善断、号令众人的领导才能;既能以德服人,又手腕多变、智术过人。正是这种“内圣外王”的修养和处变不惊的过人能力,牢固地树立了其在白鹿原绝对的权威。
  首先他是个强人,具有自强刚健、傲然独立的倔强人格。为正民风,他惩治赌博、吸毒,作风果断;不满苛税,他敢于反抗,号召众人,一呼百应,有为民请命之功;他力排众议修塔镇邪令人震惊,黑龙潭求雨慷慨悲壮;他处处都在维护他的信仰,为此不惜依族规惩罚自己的儿子,不惜断绝和爱女的关系;他敢于负责、敢于挑战、敢于承担,他有智谋、有勇气、有魄力,这些都是他“外王”的一面。其次他奉行“仁义”至上。“仁义”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这是白嘉轩一生都在积极实施的。这一点书中有多处体现,帮助没有地位的寡妇,不避凶险前去营救“交农”运动中抗粮的贺老大等人,然而最突出的体现还在于和鹿三家的关系上,鹿三虽然是白家的长工,但是白嘉轩对待鹿三却充分体现了仁义礼信的原则,按时支付工钱,资助黑娃上学,表示帮黑娃娶媳妇,让白灵拜其为干爹。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已经成为滋水县县长的孝文衣锦还乡时,嘉轩还不忘让他去拜见已经精神失常的鹿三。“仁义”是白嘉轩的立身之本,也是他能在白鹿原上树立崇高威望、赢得尊重的根本原因。
  2.鹿子霖
  鹿子霖是这部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白、鹿两家的矛盾贯串始终,这两家也确实为争地夺权发生过一些冲突,特别是鹿子霖巧设风流圈套拉孝文下水,深重地伤害过白嘉轩。鹿子霖是白鹿原的“乡约”,是反动政权布置在村社里的爪牙。他贪婪、阴险、自私、淫荡,舍不得放弃任何眼前利益。他也耐不住半点寂寞,“官瘾比烟瘾还难戒”;他被欲望和野心燃烧着,一面在上司田福贤面前摇尾乞怜,一面在田小娥身上发泄疯狂的占有欲。他的两个儿子却都很出色,兆鹏是中共高层领导,兆海是国民党内的抗日军官,他除了在不同时期从儿子们身上分些虚无的荣耀,夸耀乡里,并无多少真挚的骨肉之亲,真是尊长不像尊长,父亲不像父亲。白嘉轩对官职坚辞不受,鹿子霖却为谋官极尽钻营;白嘉轩不靠官职声威自重,鹿子霖却必须借一个官名撑持门面。冷先生一语“你要能掺上嘉轩的三分性气就好了”,点穿了他极端自私的卑污人格。他有时毒辣得惊人,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