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12课 阁 夜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14课 虞美人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15课 苏幕遮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单元写作(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古诗词鉴赏重点突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11课 将进酒
  学习目标  1.品味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流畅气势。2.鉴赏这首诗使用的夸张手法和浪漫主义风格。
  【诗海拾贝】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景中有人,“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能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不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简介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太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宴饮(《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将进酒(  )   ②金樽(  )   ③岑夫子(  )
  ④馔玉(  )  ⑤恣欢谑(  )  ⑥沽取(  )
  ⑦千金裘(  )  ⑧烹羊(  )  ⑨跌宕(  )
  2.辨形组词。
  ①材  才        ②烹  享     ③馔  撰    ④恣  姿  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钟鼓馔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径须沽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从诗的格律上说,李白的《将进酒》属于________,是和________相对称的诗体。
  【要点突破】
  一、整体把握
  1.《将进酒》中诗人以酒为引发诗情的触媒,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内心的激愤与矛盾。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
  第12课 阁 夜
  学习目标  1.体悟作者感时忆旧,悲壮深沉的情怀。2.解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诗海拾贝】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第二句写舟中船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其实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约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详见《蜀相》。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当时四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基础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霁(  )        ②寂寥(  )
  2.辨形组词。
  ①暮  幕      ②宵  霄    ③樵  憔      ④漫  谩  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峡星河影动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事音书漫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词鉴赏重点突破
  一、古诗词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鉴赏诗歌形象的要点和重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意象,②析意象(含义),③品意象(作用)。重点在后两者。
  演练体悟1 如何分析意象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 秋
  [南宋]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  ①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分析意象含义就要围绕“象”与“意”展开。首先,据“象”分析其表层含义,即分析“象”的特征;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其深层含义,即分析“情”“意”的含义。分析深层含义,不仅要看形象的形、声、色、动、静所综合构成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而且要结合语境及写作背景,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另外,分析深层含义要借助该意象的固定寓意,但到具体诗歌中会有变数,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演练体悟2 如何分析意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营造意境的作用。什么样的意象决定了营造什么样的意境。如“松风山月”营造出高洁之境,“寒村残月”营造出冷清之境。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没错误的一项是(  )
  A.沏茶(qì)   雕栏玉砌(qì)  博闻强识(zhì)  锲而不舍(qiè)
  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  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
  C.淬火(cuì)  荟萃(cuì)  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
  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  孺子(rǔ)  相濡以沫(rú)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宵衣旰食  侯门似海  事必恭亲  装潢
  B.钟鼓馔玉  繁文缛节  天资聪慧  目眩
  C.虚与委蛇  云销雨霁  誓不两立  蛾眉
  D.骨骾在喉  渡过难关  彬彬有理  蚊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径自
  B.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
  C.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拉开弓
  D.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招引
  4.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好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____。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____________。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