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680字。
复活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福建武平一中 朱传庆整理
【作者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作品有《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他是一位天才艺术家、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但同时也是发狂地笃信基督教的人;他的作品有力直率真诚地抗议虚伪,但他又显得是那么颓唐而又歇斯底里;他无情地批判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但从不用暴力抵抗邪恶。这是一位矛盾而复杂的个体。他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小说取材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故事梗概】
聂赫留朵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事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玛丝洛娃。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朵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玛丝洛娃。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玛丝洛娃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玛丝洛娃,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而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朵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朵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玛丝洛娃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玛丝洛娃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朵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途中玛丝洛娃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朵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朵夫也从《福音书》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第一部(1——43节)
一、情节脉络:过堂受审——凄惨的身世——法庭巧遇——往事回忆——始乱终弃——车站绝望——人命案件——法庭群丑——荒唐审判——灵魂净化——第一次探监
二、经典情节再现
女犯玛丝洛娃即将受审。她是一个女农奴的女儿,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母亲所在庄园的两位女主人收养了她。玛丝洛娃一边做着杂活,一边读书识字,过着半是婢女半是养女的生活。她在十六岁的时候爱上了前来度假的女主人的侄子。三年后,这个侄子在奔赴战场前诱奸了她,并一去不回。怀孕后,玛丝洛娃被赶出了家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