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970字。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前言
【讲稿】01规矩的作用-钱文忠
(<前言>,记忆提要:
《三字经》意在传授“文化”,《弟子规》看重的多是“文明”。
《三字经》偏重于知识,《弟子规》偏重的是规矩。
《训蒙文》,也即《弟子规》前身的作者李毓秀则是一位平凡普通的教书先生。他是山西绛州人,主要生活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贾存(也作有)仁先生对《训蒙文》加以修订。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一辈子以教书为生,没有显赫的科举仕宦经历。
他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将“郁郁乎文哉”读成“都都平丈我”的混饭之辈。
李毓秀夫子终究还是因为《弟子规》才被后人记住的,也因此,他的牌位得以被供奉进绛州先贤祠。
全书就是以《论语-学而》为总纲展开的。
此外,《弟子规》接续了明朝吕得胜的《小儿语》。
讲座中的吟唱者是著名的“黑鸭子”组合。)
(<规矩的作用>,记忆提要:
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
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是无法算作可以供奉在庙堂之中的经典之作的。哪怕跟《三字经》相比,《弟子规》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三字经》出现在南宋,至今有七八百年历史,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所以,在动辄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六十岁
我们称李先生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一点是不为过的
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
《弟子规》全文仅仅360句,1080个字,分8部分。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什么叫弟子?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和少年都可;还有,指学生。
圣人,孔圣人,孔夫子。
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有余力,则学文。)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前言(全篇原文)
作者:钱文忠
在传统中,比起《三字经》,《弟子规》的知名度和应用度恐怕都要略逊一筹。不过,自从问世以来,在现代学校教育普及以前,《弟子规》还是不少私塾先生选用的重要教材。它的特点就在于和《三字经》各有侧重。假如说《三字经》偏重于知识,那么,《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规矩。这当然只是大概言之,我们可不能认为《三字经》就不讲规矩、《弟子规》就不讲知识了。我想,我们或许还可以说:如果说《三字经》更多地是意在传授“文化”,那么,《弟子规》所看重的则更多是“文明”。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原本比《三字经》更被人淡忘的《弟子规》,近年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孩子,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