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学案
  学案10 如何进行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doc
  学案11 重点解决梳理论证思路题中层次不清、层意不准问题的三字诀.doc
  学案12 从文本特点出发,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学案13 关注“分析作品结构”考点的新考向.doc
  学案14 内外结合,理解词句含义(意)..doc
  学案15 答好表达技巧鉴赏题的三字诀:准、全、夸.doc
  学案16 由表及里,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doc
  学案1 掌握准确、全面地提取概括语段信息的关键.doc
  学案21 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内容.doc
  学案22 分析文本特色:句段作用和表现手法作用.doc
  学案23 实用类文本探究三题.doc
  学案24 时文短评题.doc
  学案2 形神兼备做仿写.doc
  学案2 抓住四类关键虚词,实实在在译到位.doc
  学案3 情境微写作.doc
  学案5 善用五个“抓手”,做好情感分析题.doc
  学案6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doc
  学案6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doc
  学案7 求同探异,比较鉴赏.doc

  学案1 掌握准确、全面地提取概括语段信息的关键
  学案略语  压缩语段是高考卷中的“常客”,也是考生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攻克的重要考点。做这种题型,信息要点概括不准、不全是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一在阅读,二在方法。本学案力图从这两个方面帮助你做好提取概括语段信息题。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基本内容。(不超过18个字)
  驱车上路,总能看到一些人的私家车贴着个性车贴。尽管给私家车贴车贴纯属个人行为,别人无权干涉,但是有的追新求异玩“过了火”。我们发现,有的张狂嚣张,其实是藐视道路交通法规;有的恶意挑逗,容易激化车主情绪,引发交通矛盾;有的噱头过足,会分散其他车主的注意力,增加事故风险。车贴一方面是车主的调侃和自嘲,另一方面也显示审美情趣。相对于欧美悠久的汽车文明,我们的“车轮上的文明”还在襁褓之中。一个心灵高尚、文明礼貌的驾驶人,显然应该谨守公共文明的边界,不应该用不文明的车贴吸引人们眼球,对他人产生视觉污染。车流滚滚,谁都希望心情舒畅、顺顺当当,千万别让车贴辱没了文明。
  答: 
  答案 个性车贴过分追新求异伤害公共文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在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答: 
  答案 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3.(2014•温州适应性测试)给下面文段加一个结尾,使文意表达完整。(不超过20个字)
  一片树叶落下来,你看到了什么?你说,一片树叶落下来,你看到这片树叶,飘落在地上,风吹雨淋,慢慢地烂掉,烂进地里,但我要告诉你,不要光看到落下来的树叶,更要看到 
  答案 树叶落下的枝头,枝头上还有萌芽和希望。
  4.简要概括原初引力波的发现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的依据。(4分)★
  科学家宣布首次观测到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若获证实,这将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原初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发现有力地佐证了广义相对论。引力波可以作为光观测以外另一种观测宇宙的手段,由此打开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大门。现在关于大爆炸原初时刻的理论模型有数百个,原初引力波忠实记录了暴涨时期的物理过程,如果观测结果是真的,那么很多理论模型会被排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测量到引力波的独特印记——B模式偏振,新发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力度。
  答: 
  问题反思
  1.压缩语段都有哪些具体题型?它们各自的解题要领是什么?
  答: 
  2.提取概括不准、不全是做压缩语段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
  学案3 情境微写作
  学案略语  情境微写作是指题目提供了一定的语言情境,提出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要求,按照一定的应用文格式去写作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综合性、实用性要求,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审清题干要求,写作时既能一一满足这些要求,又能满足这种题型本身的“合题”“合语”“合境”“合格”要求,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所需要的是在复习中强化训练而已。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某校学生会文艺部准备于“五四”青年节上午8: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一场大型文艺汇演,请你替这次活动拟一条简明的主题词,并以文艺部的名义出一份海报。要求:语言得体,内容详实,格式正确,主题词不超过10个字,海报10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1)主题词:“激情的五月,飞扬的青春”或“青春的旋律”。
  (2)海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展示当代中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校学生会文艺部定于5月4日上午8:00在校大礼堂举行“激情的五月,飞扬的青春”大型文艺汇演,届时竭诚欢迎全校师生光临指导。
  校学生会文艺部
  4月30日
  2.2014年3月1日,昆明车站广场蒙面暴徒砍人事件,震惊了全国。人们在对凶手谴责时,也应铭记那些勇敢的平民英雄。下面是饭馆老板娘陈芳的事迹:
  事发当晚,重庆家常菜饭馆陈芳见情形不对,招呼着跑到门前的旅客进屋。
  陈芳告诉记者,当时80多平米的饭店里塞进了两百多人。大概到了22时左右,她才将卷闸门打开,发现外面全是警察后,让旅客自行离去。
  记者在采访时,许多民众都对陈芳的行为鼓掌致敬。陈芳说:“这些暴徒太残忍了,老百姓都不放过。我也是能力有限,能救一个是一个,相信换一个人也会这样做!”
  读完这些文字后,请你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对陈芳义举的赞美之情。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态度鲜明,语句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答: 
  答案 (示例)①义救百人性命,行显一颗仁心!在最暴乱的时刻,你的小饭馆成了数百人最安全的港湾!无商不奸?你的行为就是对此最有力的反驳!
  ②“能救一个是一个”,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高尚的道德,多么伟大的灵魂!陈勇对暴乱之芳!陈救人义举之芳!陈道德人性之芳!你,不愧“陈芳”二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李涛是一名高三在校学生,成绩优秀。他上初一的
  ……
  学案5 善用五个“抓手”,做好情感分析题
  学案略语  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二轮复习,就要“救弱补长”,要学会找到“抓手”,切实练就情感分析题的硬功夫。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  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答: 
  答案 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写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解析 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要抓住全曲第一大句中的“两履霜”,第二大句中的“忽相逢”,第三大句中的“酒醒寒惊梦”和“笛凄春断肠”。
  赏析  此曲前三句写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曲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学案7 求同探异,比较鉴赏
  学案略语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乌申斯基语)诗歌的“异彩”,只有从比较中见出。我们在准确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可以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对其内容、题材、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或求同,或探异,或求同探异,从而真正地品鉴诗歌。应该说,比较鉴赏是对诗歌鉴赏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在2014年,全国有近一半的省市高考诗歌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这就预示着诗歌鉴赏的走向。对此,考生应不断地研究、训练诗歌比较鉴赏题,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比较鉴赏能力,而且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2014•天津)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纸 鸢
  袁 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