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8020字。

  高三语文期末自主练习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非网上阅卷的,   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mái)    禀(bǐng)赋    和(hè)稀泥    兔起鹘(hú)落
  B.趿(tā)拉    剽(piāo)悍    落(1ào)不是    令人咋(zé)舌
  C.溘(kè)然    应(yìng)届    嘹(1iào)望台    面面相觑(qǜ)
  D.登载(zǎi)  症(zhēng)结    处(chǔ)方药    抵(dǐ)掌而谈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新疆暴恐分子打着捍卫伊斯兰教的幌子,以惨绝人圜的暴力手段残害无辜,践踏生命,  他们是伊斯兰教民中的败类,终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B.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警告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曼延使人们的恐慌感比埃博拉病毒本    身传播得更快,一地区开始发生骚乱,或可导致西非政府瘫痪。
  C.9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集中追捕潜    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充分运用法律武器追剿赃款。
  D.山西忻州北朝墓葬于日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240多平方米的壁画,这些壁    画构思巧妙、题材丰富、画技精湛,堪称同期作品中的典范。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嘉峪关曾是中西往来的要塞,明朝时人们须持有“关照”方可出入嘉峪关。“关照”是出入关塞的凭证:“关”本意为门闩,引申为关塞,“照”是公文、证件。
  B.“开阳”就是战国时期赵国代郡的“安阳邑”,《史记•赵世家》也记载了“赵主父武灵正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武灵王自号为主父)”的史实。   
  C.短短几年间,宁波农村幼儿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实现了华丽转身?带着这    样的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宁波的一些农村幼儿园。
  D.近年来,东北地区耕地遭受污染情况严重,主要原因是农田中化肥、农药、农膜超量    使用、养殖场畜禽粪便随意处理、大型企业废水、废渣随意排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旅美青年科学家杨培东在科研道路上很短时间内就青云直上,成为纳米研究领域的    一颗新星,并跻身于世界顶尖的10名材料科学家之列。
  B.近年来,山东半岛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区,半岛人民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日渐高涨,开    拓进取的精神面貌与日俱增.促进了半岛经济的长足发展。
  C.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早己杳如黄鹤了,唯有中国的昆曲尚存    人间,并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准则,尽管它仅为只言片    语,却有着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纪委在查处杨达才、刘铁男等一批贪腐高官的同时,积极拓宽反腐渠道,搭建了    网络反腐举报平台,这一举措激发了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
  B.当前,全国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和精神文明标    兵、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C.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囊括了绝大多数国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    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最新发现的从未对外公布的珍贵史料。
  D.从京律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    合作……近年来,我国重大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出台。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新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
  高 月
  现代政治理论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以及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具体体现,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掌握公共权力后,在面对存在差异的社会个体进行利益分配时,提出恰当的方案,并凭借公正、高效、廉洁等具体的方式和途径加以实施,以获取广大民众信任度的施政能力。这一定义说明,政府公信力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施政行为本身,客体则是对此进行评价的社会民众,政府的行政行为是获得公信力的主要途径,政府在凭借合法性获得最初的公信力基础之后,其后续的价值理念、行政决策和工作方式是否符合民众预期和意愿,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高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