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课件制作精美,思路清晰,教案约4260字。
创意教学设计之《再别康桥》
沿河官舟中学 毛于贵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诗的美。
1.体味《再别康桥》意象,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2、引探法、3、对比欣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 引导学生留意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体味《再别康桥》意象,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当我们听到这首《再别康桥》时,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这首诗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诗歌的感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时,才知道: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诗不会老,更不会死,诗,常读常新。
田老师在我们班实习时,老师已蜻蜓点水教你们读了一下。徐志摩是《再别康桥》,我们今天是“再读康桥”,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领略康桥美景吧。
二、读法指导:情定读法。
示例:1、山歌:你来息下我来薅噻。①哭腔。 ②喜调
2、《静夜思》:①教儿子。②成人。③我的阅读感悟。
◆整体感悟,然后填空:
我读出了这首诗感情基调:含有¬¬¬¬_________的离情别绪;对康桥¬¬¬¬_________。
明确:淡淡忧愁和难舍难分;赞美和美好的回忆。(当然,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我还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徐志摩其人;爱和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生只要读出其中一点即可。
三、联一联,记一记。
◆从“康桥”切入对诗歌部分意象分析
1、康桥,即为剑桥。在没有读这首诗之前,你们对康桥的印象是什么?
教师点拨:只是物象。
2、你知道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吗?
教师点拨:已成意象。
附:(如学生不知,老师可作简单介绍)
徐志摩于1916年考入北大,四年后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