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张,约1440字。
5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所描述的童年的几个片段。
2.过程方法:学习作者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叙述故事和利用小标题组织故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作者的童年作对比,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学习重点:了解有关季羡林的文学常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苦涩,理解文章主题。
学习难点:体味看似平常的句子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人生感悟,口味季羡林的散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特点。
课 型:自读互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二、自学环节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 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检查预习
诞生dàn 教谕yù 椽子chuán 溺爱nì 光大门楣méi
肃然起敬 孤苦伶仃 浑浑噩噩 习以为常
万象更新: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变更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蹿房越脊cuān: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的走
三.品读环节
1.感知课文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 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 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3.合作探究
(1)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