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
【写作】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写作(含2014试题).doc
【古代诗文阅读】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含2014试题).doc
【古代诗文阅读】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含2014试题).doc
【选考】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doc
【选考】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doc
【选考】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语言应用能力及问题研究(含2014试题).doc
【语言文字应用】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的字音(含2014试题).doc
【语言文字应用】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图文转换(含2014试题).doc
【语言文字应用】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2014试题).doc
【语言文字应用】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2014试题).doc
【语言文字应用】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2014试题).doc

  语文
  1. (2014北京,7,7分)“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 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答案] 1.①B ②A ③B
  [解析] 1.①B.出自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并没有写出“明月”之景。A.出自晏殊的《中秋月》:“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一轮”即用车轮比喻圆圆的月亮,圆月绕转庭梧,正值寒霜之际,显得格外冷寂,羁旅异乡的客人在中秋之夜无法还乡,孤单而落寞。C.出自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玉盘”比喻洁白晶莹的月亮。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升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D.出自李朴的《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宝镜”比喻月亮像一面宝镜般明亮、透彻。在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一面宝镜般升起来。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是A项,“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该句出自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B.“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意思是“当明月照射高语文
  1.(山东省青岛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答案] 1.(1)不义而富且贵(2)不坠青云之志(3)三顾频烦天下计(4)何当共剪西窗烛(5)弓如霹雳弦惊(6)过春风十里
  [解析] 1.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坠” “频烦” “霹雳” 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绵阳市高中2011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履至尊而制六合,     。        (贾谊《过秦论》)
  (4)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5)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
  (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7)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8)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语文
  1.(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明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答案] 1.示例: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②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③空巢老人缺少关怀。④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语文
  1.(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吗?
  有些人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科学家称这些人为四色视者,和我们这些三色视者不同,他们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也许普通人很难想象四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学家的描述来窥探一下。
  视觉学家告诉我们,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分别用来感知蓝、绿和红,每种能分辨100个颜色等级。然后,大脑可以凭借指数递增的方式对这些参数进行叠加,从而让我们普通人分辨出100万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真正的四色视者会在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多出一类感光细胞,其增加的100种颜色等级能在理论上使其分辨出多达1亿种颜色! 对于不同河流,一个四色视者可以通过辨别细微的色差说出它们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而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并且,只有女子才会拥有这种超颜色视觉,这与基因相关,因为控制红绿两种视锥细胞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只有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只有女性才会拥有真正的四色视觉。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早已拥有四色视觉,但关键的区别是,它们的第四种色位或在红外区或在紫外区,而我们人类仍在可见光区徘徊。
  虽然人们依旧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但却扩展了色彩的丰富度,所以还是可喜可贺的。而对于幸运的四色视者来讲,我们三色视者恐怕就是色盲了,因为我们无法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三幅似乎一致的米黄色油漆作品,三色视者看不出其中的不同,而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这三幅作品掺杂了不同的金黄、灰色和绿色。所以,当我们同样面对海上夕阳下落的美景,由于感光细胞各有不同,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色彩也许是不一样的。
  但是即便你我都是三色视者,都可以看到绿色树木、红色太阳和蓝色天空,那我们对色彩的内心感受就会是一致的吗?可能未必。因为有些东西只属于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当我们一起看到某些蓝色的东西,我们之间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所见不仅融合了我们眼睛所接收的信息,还融合了各自的感受和记忆,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蓝色很宁静,还有人感觉蓝色很广阔。其他颜色也是如此,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到兴奋和热烈,有人看到了血腥与残酷;同样的黑色。有人看到了黑暗,有人看到了深刻。我们使用相同的词语,用它们来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实际上没人看到完全一样的夕阳景色,也没人对同样的景色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他人所能看到的独特色彩,因为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拥有相同的思维。
  (摘自《大科技》2012年12期)
  6.下面关于“四色视者”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四色视者对色彩高度敏感,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而这种能力是普通人群中三色视者望尘奠及的。
  语文
  1.(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藤
  鲍尔吉•原野
  ①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藤选择做一根藤,是植物里的龙蛇。
  ②藤想去一切地方。它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藤从悬崖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没有哪一棵树像藤这么胡闹。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
  ③藤直不起腰,它需要挂在什么东西上。藤做的事情叫作借力。它认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肩膀。它拍过石头、树和草的肩膀,然后向上爬。藤好奇心重,想知道高处有什么,想知道高处的高处还有什么,藤编织了森林里的蛛网。
  ④藤被庄子的故事吓住了:树越成材越近刀斧,树一旦丰厚挺直就成了床,供人坐榻,成了桌椅板凳和皇帝的案子。树不读书也被迫充当书架。藤是明白人,“材” 勾连着“用” 。树成了材也不过是大立柜,变成夹肉的筷子自己却吃不着。藤以不材自喜,它要做一个山野流浪汉,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这么办了。
  ⑤藤不开花,它情愿寒伧,像穿褐色雨衣的药农。在雨里,藤的衣衫像石头一样黑湿黏滑,不开花。植物开花只是一个富贵的梦想。花开过,花瓣被风撤走,被流水偷走。花记不住自己到底有几个花瓣。开花的树多少有一些矜持,像做家务的男人,更像粉墨面世的梅兰芳。藤没有开花的基因,这不算什么,不开就不开。藤假如开了花,必定妖邪,像身怀杂种的茨岗女人。藤把开花的力量变成皮革般的纤维,坚韧不拔。
  ⑥日本这个地方国小藤多。他们建立户籍制度时国人无姓,阿三阿四。官令民有姓,民取“田、山、松、井” 等山野事物作姓,缀以状态助词“中、上、间、下” ,也有“藤” 。藤野、佐藤不是一根藤。山多藤就多,平地有草没有藤。日本的藤是造床材料、造桥材料,藤条抽人人疼。
  ⑦中国的文人画里,写藤见到笔墨功夫。毛笔先天适合写藤,藤之老劲虬顽,以墨之滞迟枯涩应对之。黄宾虹说,笔做什么?分明;墨作什么?融洽。黄宾虹把笔墨最上境界称为“融洽分明” 。他的画语录常说笔法,笔分八面是黄宾虹的标志性言论,但他的画最好的地方仍在墨法,茂朴华滋显示黄墨的神力。有画家研究黄宾虹一辈子,不知他作哪一种皴法。我说黄宾虹山水无皴法。他问是何法,我说不告诉你。画藤也无皴,见清楚笔法,所谓线。朱耷画荷茎与藤何其相似,只是墨性不同。毛笔的线——齐白石称运笔要迟,石鲁的线却飞快语文
  1.(2014大纲,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龃龉(yǔ)    系鞋带(xì)    舐犊情深(shì)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ìng)
  D.霰弹(xiàn)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bì)
  [答案] 1.B
  [解析] 1.A.系(jì)鞋带。C.按捺(nà)不住。D.纵横捭(bǎi)阖。
  2. (2014四川,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打蜡  顷刻  生死攸关  口干舌噪  B.飙升  印证  贻养天年  扶摇直上  C.巨擘  清彻  历久弥新  所向披靡  D.皱褶  荧屏  风生水起  精简机构
  [答案] 2.D
  [解 析] 2.A项“噪”应为“燥”。B项“贻”应为“颐”。C项“彻”应为“澈”。
  3.(2014四川,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jiǎn)    哺育(bǔ)    扎辫子(zā)     亘古未有(gèn)
  B.嫩绿(nèn)铲除(chǎn)紧箍咒(kū)一蹴而就(cù)
  C.抽噎(yē)迸裂(bènɡ)户口簿(bù)不屈不挠(láo)
  D.愤懑(mèn)要挟(xiá)绊脚石(bàn)恃才傲物(shì)
  [答案] 3.A
  [解析] 3.B项“箍”读gū。C项“挠”读náo。D项“挟”读xié。
  4.(2014广东,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