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10字。适用于新授课,注重基础,实用性强
《雨霖铃》学案
熊丽霞
【预习导引】
一、诵读指津:
《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朗读时当声情哀婉缠绵。
如“寒蝉凄切”“切”字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拖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的“竟”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念去去”的“念”是领字,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带出下文;
“酒醒何处”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连。
“那堪”二字要稍重,随后的“冷落清秋节”稍缓;
“便纵有千种风情”中,“便”字要顿住,
“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里表达苦痛无奈之意。
二、基础过关
(一)给下面字词注音
都门( ) 凝噎( )暮霭( )
(二)解释重点词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 )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
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及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抒发离情别绪。
2.请概况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
3.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低沉伤感
(二)精读探究:
1.诵读上阕,边读边标示出词中意象。思考其营造了怎样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意境:凄凉、沉寂
情感:饯行时难舍难分的痛苦及依依不舍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1)请分析“竟”字的妙处?
“竟”是竟然之意,离别时,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本应话别离,但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