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90个字。
人物类记叙文阅读详细例析(17分)
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
①董卿在多年高负荷运转后,希望暂时放下话筒,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很多人忍不住点赞:已然站在众人仰望的高峰上却仍不忘继续向上。
②董卿出生在上海,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念书,考一个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爸爸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稍能识字了,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抱怨不已,有时天还没亮,爸爸就把她提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操场上跑一千米,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
③这些爸爸曾带来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他的亲生。直到有一天,爸爸举起酒杯向她致歉,她才明白,自己的成功其实更多地源自爸爸的教育,是爸爸让她学会了坚持、隐忍。
④“我爸爸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⑤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1991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但到了团里之后并没有什么戏可拍。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主持人,她陪一个朋友去考试,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意外被录取,误打误撞迎来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⑥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既做主持又做编导,董卿如鱼得水。就在这时,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向全国招聘,让她去试试,董卿没有太在意地寄去了带子,半年之后竟接到东方电视台的复试通知,1996年,董卿成功进入东方电视台。
⑦对上海正有点“七年之痒”时,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
⑧“我当时很犹豫。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
⑨起初,董卿每个月从上海飞到北京待7天,录好节目再回。来往半年,人很疲惫。最终,她决定放弃上海,专事北京。朋友劝她,她很固执:“我买了新花瓶,旧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们知道,我一向喜新厌旧。”
⑩行李很简单,大房子小轿车,她都留在上海,直奔2002年的北京。虽然她对居住环境一向挑剔,但只能先租房住。
⑪还是一个月7天的活儿,她闲怕了,又能去哪儿?她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呛人的流浪感丢在这陌生的城市!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坚决不回!”她逼回眼泪。
⑫这股狠劲儿,董卿把持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她主持的节目,导演很放心:她博闻强识外加准备充分,在台上是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她懂得衣饰搭配,为了一双鞋子,肯跑遍整个北京;她了解台上台下的区别,台后她拧着眉毛为了一句台词斟酌半天,一上台就舒展,笑得毫无忧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独的夜晚从不存在。
⑬就这样,她从西部频道走入综艺频道,从地方话剧团走入央视春晚,从一个乡村小女孩长成荣誉等身并且至今仍未停下脚步的明星大腕!
⑭“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只要心在那儿,就不在乎过程是那么难熬。”这些她偶尔蹦出的话,连起来也许就是她,甚至是每一个人能够成就一生的秘密所在!
【文章解构】
全文线索 董卿的人生经历
层次划分 第一段(①):叙述已处事业顶峰的董卿的向上精神受到人们的敬仰。
第二段(②~⑬):叙述董卿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即她从一个小女孩最终成长为中央电视台明星大腕的过程。
第三段(⑭):收束全文,点名题目。用董卿自己的话语揭示她甚至每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原因。
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董卿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从儿时的勤苦,到参加工作后的一系列变动,从浙江话剧团到浙江电视台,再到上海东方电视台,最后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明星大腕。
人物形象 董卿:坚持、隐忍、勇于追求、不断向上、精益求精。
主题总结 本文通过写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董卿的成长、成功经历,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就要坚持、努力,踏实度过每一天,忍受追求过程中的一切煎熬,做到“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度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