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60字。
材料作文“李小文事件”导写及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位外表普通、貌似老农的老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厅里低着头、认真地念着讲座稿子的照片在网上走红,引发人们热议。这位老人就是1947年出生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消瘦的面庞、邋遢的穿着、凌乱的胡须、陈旧的帆布鞋、卷起的裤脚,使得李小文显得寒碜、另类又潇洒、纯粹。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指导】
无论是大学精神的逐渐世俗化,还是社会道德的滑坡乃至沦丧,都给处于人文圣地的知识分子一族带来了破裂式冲击。金钱、权利、地位成为世俗追捧的同时,也成为知识分子猎取的重要对象。知识分子不再崇高,他们变得庸俗不堪。学问、知识、责任、道德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如许纪霖先生说:“在这样一个缺乏激情、缺乏理想精神的年代里,有的是沽名钓誉的伪烈士、拉大旗作虎皮的学客和利欲熏心的犬儒们。”作为一名中科院院士,可以说李小文是一名“地道”的知识分子。李小文的出现让我们拨开了充满功利浮躁的雾霾,迎来了知识、学问、纯粹、公共责任这些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内在标志的曙光。因此,李小文的走红,一点儿也不引起我的惊讶。
1947年出生的李小文院士,有着比现在学生艰苦却快乐逍遥的读书时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读书不用功,边读边玩。考试只要及格,考多了就感觉吃亏了,但对于书籍却一口袋一口袋地借着看。现在的学生和李院士的做法完全相反,对分数是分分必争,对知识是束之高阁,对穿着是时尚前卫。李小文拥有的、在意的,恰是我们没有的、不屑的;李小文没有的、缺少的,我们一样都不缺。我们和李小文院士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李小文院士老农打扮的演讲照片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此道材料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回归原点,崇尚知识,学习大师,追求纯粹。有人说:“西装领带、名表皮鞋的体面时代,与朴实无华的李小文的相遇,实在是与纯粹的一次邂逅。”也有人说:“李小文的这种打扮,实在有失大雅。堂堂中科院院士,怎么能够如此不注意公众形象?这种老农打扮,恐怕不仅仅反映自身生活的随意,更多的是对知识分子形象的颠覆,某种意义上伤害了知识分子的自尊。”上面两种说法是对立的。表面看上去二者都有一定的理由,但细细读来,就会发现命题者本身可能渗透一定的价值导向。如果是这样的话,立意就显得极为重要。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特别强调了文章格调定位的重要性。下面使用“以果溯因法”和“抓关键句法”两种方法进行立意。
(一)以果溯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果”必有“因”。仔细寻找材料中的“因果”关系,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立意。“果”是李小文讲座的照片引发热议,“因”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院士身份和老农打扮形成强烈的反差。当下很多像李小文这样拥有诸如“专家”、“大师”、“教授”头衔的人,往往都西装革履,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他们夸夸其谈、奔走呼号、争取项目、赚取经费、发表论文、参加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