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题,约907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擅写人物的,可谓高手如云,汪曾祺无疑是里面的佼佼者。不过汪曾祺常分不清自己写的是小说还是散文,人家说是什么他就表示同意。比如他写的《故乡人》,你要非说是小说,也未必不可以。好比买千里马,能够日跑千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我们不妨从它所表现的情致入手,去感悟、去 甲 (品味/品鉴)。忘了名目去看文,再忘了文去看人,最后人文具忘,得到一片光明澄澈的心,这是阅读的 乙 (高尚/高贵)境界。
把人物写好,方法很多。但是挖空心思去琢磨“方法”,又不一定能够写好。鲁迅和汪曾祺都不是先设计好了方法才去写作的,他们首先是“要写”,然后才是“会写”。鲁迅说“□□□□□□□□”,老舍自称“写家”,他们是何其看重那个“写”啊。如果我们对于笔下的东西没有“要写”的 丙 (迫切/急切)愿望,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采用的只能是“挤牙膏”的方法。
心中有东西要写,才能避免没话找话,无病呻吟。“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下边具体“怎么写”,就不难纲举目彰了。
目的明确、充满自信的好文章,根本用不着在写法上故弄玄虚。巴金先生多次强调自己是“无技巧”作家。“写作目的”明确了,“写作方法”往往会随之涌来,水到渠成。司马迁写了那么些列传,体例、方法都差不多,却不使人因为“雷同”而感到厌烦,这里的关键在于他知道为什么要写,他有让笔下的人物随着文字“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自信。他把一些反抗正统秩序的“自掌正义”的人写入《游侠列传》,这本身就是惊世骇俗之举。至于具体写法,如同评书里常说的,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佼佼者(jiāo) 擅写
B. 琢磨(zhuó) 人文具忘
C. 澄澈(chéng) 故弄玄虚
D. 惊世骇俗(hài) 纲举目彰
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诗句,最符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A. 吟罢低眉无写处 B. 文章得失不由天
C. 敢遣春温上笔端 D. 于无声处听惊雷
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品鉴 高贵 急切 B. 品味 高贵 急切
C. 品鉴 高尚 迫切 D. 品味 高尚 迫切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努力拼搏,并且不断超越自我,你就可以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立足。
B. 为了救活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真是挖空心思,积极调研。
C.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为赋新词而无病呻吟。
D.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了。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B. (写作)好比买千里马,能够日跑千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
C. 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采用的只能是“挤牙膏”的方法。
D. “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汪曾祺,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他的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写照。
C.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B.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C.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D.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顺遂
8. 下列各组语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则寡人之罪也 B.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然后乃求谋臣
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但以刘日薄西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