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课件制作简洁,配套教案约约2010字。
《劝学》最新教案
2015-2-9
一、导入新课: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会读书迟。”这首《劝学》诗鼓励人们读书应当珍惜光阴,勤奋刻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名篇《劝学》,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劝学” 的。
二、相关介绍:
1、关于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专心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思想。他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效法后王”,主张用礼、法、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其学说对后世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后来都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共有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善用排比和比喻。《劝学》是《荀子》中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关于标题
《劝学》中的“劝”为“劝勉、鼓励”之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勉励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课文探究:
问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怎样看待学习的?
明确:他们认为,“学不可以已”。
问2: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明确:学习应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为什么不能停止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文章的第二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