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50个字。
第一单元
1.散步
第一课时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作者、作品简介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积累词语 掌握“信服、分歧、霎时、熬过、水波粼粼”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整体感知,概括主题 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为下面加点的多音多义字注音。
(1)散:散步( ) 一盘散沙( )
(2)铺:随意地铺着( ) 店铺( )
(3)强:强壮( ) 勉强( )
(4)重:严重( ) 重新(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A.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散步的过程是一曲讴歌人性美的过程,在下面给出的事件后面的“云”内标注出事件所反映出的人性美。
三、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分析人物
例题1:文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结合课文内容及我的言行,如劝说母亲去散步,在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我果断做出决定等分析我的形象。
答案:我们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想拆散一家人,终不愿意。最后终于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陪伴母亲的时日已所剩无几了,表明“我”是一个孝顺,爱家庭和家人的人。
点拨: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这件事上分析。
探究点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例题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常见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等,应从这几个方面结合词的主要内容来回答。
答案: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点拨:此题意在引导读者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作者可以调用多种表现手法,使文章中心更深刻、更感人。“我”之所以要鼓励母亲去散步,因为母亲生命的力量已所剩无几了,让母亲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走走,使她增长生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对母亲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啊!
(二)探究问题
问题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核心人物?说明理由。
2.散步过程中一家人发生了什么冲突?
问题二:研读第6—7段,回答问题。
3.我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为什么这样做?最后分歧如何解决?
4.“我”决定委屈儿子,而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不走大路走小路,从中表现了一家人什么样的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