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70个字。

  24. 月亮上的足迹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作者、作品简介 朱长超,上海南汇人,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过《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程》、《思维探索》、《开发自我》、《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珍惜我们的家园》、《认识自我》、《人生的智慧》等多部著作,撰写《科学指挥》电视片40余集。其作品共获得20多个奖项,其论文被收入《跨世纪文库》等。
  积累词语 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整体感知概括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中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读者能体会到登月成功后,作者透露的喜悦之情,以及作者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说明方法 列数字:是说明文中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作用: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可以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写作方法 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二、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故障(    ) 轨道(    ) 大厦(    ) 里程碑(    ) 摄像机(    )
  2.解释下列词语。
  (1)昂首挺立:
  (2)畅谈:
  (3)可望而不可即:
  (4)神往:
  3.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⑴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⑵“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⑷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三、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理解文章标题有含义和作用
  例题1:课文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解析: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此题目是比喻的说法,从比喻的作用上来分析。
  答案:题目是比喻的说法,以“足迹”来比喻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形象生动,并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点拨:从题目的深层含义的比喻的表达效果上来分析。
  探究点二: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例题2:“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这句话连用三个“预定”有什么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