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7道题,约6820个字。

  日照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
  语文期中监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
  一、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方框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名(nì )文绉绉(zhōu )禁锢(gù )锃亮(zèng)
  B.迁徙(  xǐ )   朔方( shuò )    稽首(  qǐ )    鞭挞( dà  )
  C.胆怯( què )   炽热( zhì  )    酷肖( xiào )   长吁短叹( xū )
  D.缥碧( piāo )   衔觞赋诗( xián )   骈死( pián )    容臭( xiù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抑扬顿挫油光可鉴宽恕翻来覆去
  B.诚惶诚恐广袤无垠无可质疑知书识理
  C.不可名状冥思遐想蓬勃奋飞祈祷
  D.粗制滥造污秽蜿蜒盛气凌人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B.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修改过,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D.从此以后,以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杯子”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4.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或作家作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自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B.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品通过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几个场景,刻画了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在写作技巧上,文章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
  C.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把母亲视为慈母、严父、人生永远的老师,深情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地感激与敬意,以及深切的怀念之情;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再塑生命》一文,描绘了莎莉文老师对作者“再塑生命”的高超教育艺术,抒发了对老师的无比敬爱与感激之情。
  D.《雷电颂》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事实上他不可能与风暴、雷电完全融为一体,这只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而已。
  5.下列课文语句的朗读停顿节奏或感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朗读时要读得轻快一些。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朗读时要读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C.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快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朗读时应以嘲弄的口吻,以强调对这群海鸭的讽刺。
  D.“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朗读时要读出屈原对风的急切渴望之情,要读得高亢、充满激情。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7.下列对诗词曲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C.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达自已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8.下列作品、作家及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鲁迅——《野草》
  B.《雷电颂》——郭沫若——《屈原》
  C.《海燕》——高尔基——《春天的旋律》
  D.《浪之歌》——纪•哈•纪伯伦——《泪与笑》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北京近期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分数从150增加到180分,英语从150分减少到100分,2016年英语科目的高考改革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最优成绩进入高考成绩。方案中英语与语文分数________,________着社会的神经,_________了国人大讨论。此次对英语考试权重的削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英语热”的首次降温。在各地陆续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都拿英语“开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