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8道题,约5460个字。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评价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
一、阅读(70分)
(一)古诗文背诵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
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
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冬天是个飘雪的季节,漫天雪花在不同人的眼中呈现不同的风姿:即像“撒盐空中”,
又似“柳絮因风起”。请你写出一句形容飞雪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完成2-5题。(18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