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题,约20350字。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3
  [注]:以下考试解析中的数据均为市区(市直属、新区、园区)阅卷抽样数据,其中有缺考等特殊情况卷,所以整体均分因考生数据还未整理无法预估,待精准计算后发布。
  1. 选择题1-7题21分,抽样平均约14分;作文均分约46.2分;附加卷多选题抽样均分约3.1分;
  2. 抽样检测三个考场(含文科附加部分),手工阅卷与网络阅卷基本一致(均为双评),个别试卷误差率在1-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
  写出高   ▲   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   ▲   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C.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1. B(品味:①品尝味道;②琢磨体会,玩味;③品质和风味。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
  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2. A(B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C项,“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D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3. C(A项,“务请”“从速”表达生硬。B项,“惠顾”用于商家对顾客,表示光临照顾。C项,“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D项,“赏光”用于请对方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     ▲     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⑤③①
  4. B
  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5. D(A项,王勃《滕王阁》; B项,李白《苏台览古》;C项,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D项,刘方平《春怨》)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