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有导学案,约3600个字。
22 看云识天气
精彩开篇词
“小鸡叫不停不久雨淋淋;小燕钻天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蚂蚁搬家山戴帽必定大雨到”,这些自然现象是天气的招牌。除此之外,云也是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2.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4.激发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的非常细致。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和特征。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知道它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均匀(yú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崩(bēng)塌:崩裂而倒塌。
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万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
2.作者简介
朱泳燚(yì),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当代科普作家、教师,先后在教师进修学院、中等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现为特级教师,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3.文体知识
(1)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们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或阐述事理。
(2)说明文按类型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对象是云和天气的关系。
2. 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 这样划分体现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二)深层探究
1.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种云和云上的光彩现象?
【交流点拨】8种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