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90字。
赵 普
第一部分:设计简案(思路)
学习目标: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 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 诵读
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课前自学及检查(见课前自学指导):
学习指导:本学期前半学期要把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作为一个重点要求,强调有指导的自学——教师设计自学指导要求,并且要检查,既要重视方法,更要重视习惯养成。
教学步骤:
美文阅读: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大胆进谏的忠臣,请同学们列举几个例子,如:魏征、商鞅等。正是因为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位冒死举荐人才的忠臣——赵普。
二.点拨正音、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三.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1、关于《宋史》:
《宋史》,元代脱脱等撰。四百九十六卷,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本书卷帙浩繁,成书仓促,北宋详,南宋略,理宗、度宗以来尤多缺漏。资料剪裁、史实考订,论舛颇多。如纪志表传间相互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等。但保存了不少今已散失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明、清以来对《宋史》进行改作或补充者颇多,成书的有柯维骐《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陆心源《宋史翼》等。
2、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对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及对辽采取守势的策略,都参与谋划。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2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