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21810字。
甘肃省兰州市2015届高三实战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试卷综析】
试题有如下特点:
1.依据“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现代文选文在力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四道客观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文言文在考查文言字、词、句的释义和理解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把翻译放在重点位置来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更符合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要求。
2.把握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考查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突出学以致用。
试题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把易错的、把握不牢的知识点再次显现,名句默写全是高中课本的名句,难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3.作文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写起来顺手。
【题文】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题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医学有着诸多独特性质,其中之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始终作为构成中国医学自有的组织形态的基础。中国医学未能发展出医院制度,即在于它与西方医学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同。简言之,中国医学的存在与几率,发生在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医学不是独立于乡土共同体空间之外的一个技术机构,而是与乡土社会融为一体,并且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至少19世纪以前,在中国江南城镇社会,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有一些在外地学习医学的人,艺成后也会回到他所在的地方从事医学职业。医学史上留名的医人,往往也都以“地望”称世。甚至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也往往以地方命名,如清代早期名医沈鲁珍就属吴医流派,另外还有浙医、淮医、常医等等。这些皆可说明,医学在传统中国离不开乡土社会,医人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进一步说,乡土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医学既是一种需求,也是共同体内部的责任约定。当医学在乡土社会展开时,医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施药治病,而要承担着这个共同体所有成员福祉之任。毋庸置疑,生于斯长于斯的医师,分属这个共同体中一员,他所从事的医学与其说是职业,不如说是这个共同体的个体分工,他以其专长服务于全体.但医师的身份又另有其特殊性。在范围大约几十平方里、人口数千或近万的共同体区域中,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我们看到有名望的医人,往往为地方士绅团体中一员,或者受士绅信任,参与该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医学在乡土社会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而医师则在医学专业之外,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
因此,还要延伸到医学在乡土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和伦理处境.为什么包括沈鲁珍在内的众多医师,长期以来一再选择本土从业?这种偏好,或许有多种解释,但他们给出的最有力的理由,则集中在两点, “事亲”与“活人”。这两点在许多著名医人的自述里屡屡提起,实在是有着深刻的道德伦理考量在内。 “事亲”往往是他们从事医学的起点,而由身边亲人,扩散到整个“乡党”组成的共同体,却是他们的志业。这个志业的目标是“活人”。作为中国医学经久不变的思路,医师总是把“存活”他所在共同体男女老少的生命,当成他的责任和使命。当年张仲景放弃太守官职,执意要回到饱受离乱之苦的南阳故郡,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责任。事实上, “医圣”张仲景这种强烈的乡土情怀,作为道德影响力,在19世纪以前可以说久传不衰。
显然,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不仅形成了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医学特殊性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一般说来,医师在乡土社会广受尊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作为医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这种魅力,经由他的医学实践,在乡土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凝合和向心力。对共同体而言,德性高尚的医师,其感召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也是“医道”之所以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的深层基础之所在。
(摘编自费振钟《乡土社会、共同体与医学》)
1.下列关于“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医学的存在不是以单纯的技术机构存在于乡土社会中,它的组织形态的基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
B.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相融,并作为一个融合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C.中国医人一直具有乡土身份,他们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D.中国医师的道德性选择,为乡土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文中是“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